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26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21/R
邮发代号: 38-145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2659
- 国内刊号:42-1421/R
- 出版周期:
-
中国部分区域青少年早复极的检出率及随访
目的了解中国青少年早复极(ER)的发生率及预后.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对北京市部分中学高一年级和职业中学新生、大学新人学的本科生进行筛查,包括询问病史及家族史,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并进行随访.ER诊断标准:心电图连续2个导联以上J点抬高至少0.1mV,呈顿挫或切迹样,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T波高尖.心电图由2名心内科医生阅图作出诊断.结果共获得了1......
作者:刘文玲;周玉安;周广华;李蕾;张红;张岚;赵杰强;朱天刚;赵博;杨杰;马占锋;尹广利 刊期: 2012- 06
-
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术后的随访观察
目的对比心脏性猝死(SCD)一级和二级预防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后生存与适当治疗的情况.方法连续入选于本院行ICD或带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植入术的患者,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ICD保存的室性心律失常与治疗数据,对比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组间生存与ICD适当治疗,并寻找ICD术后生存和ICD适当治疗的预测因素.结果入选124例患者,一级预防组63例,二级预防组61例......
作者:梁义秀;宿燕岗;潘文志;柏瑾;王蔚;秦胜梅;葛均波 刊期: 2012- 06
-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参数优化减少不适当电击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参数优化在减少ICD不适当电击中的作用.方法62例植入ICD的患者,男45例,女17例,植入单腔ICD29例,双腔ICD13例,三腔ICD20例,随访20.6±14.6个月.结果6例出现不适当电击,占9.7%.其中双腔ICD5例,三腔ICD1例.出现不适当电击的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其他患者并无区别.在分析患者发生不适当电击的原因后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I......
作者:吴冬燕;卢凤民;付乃宽;许静 刊期: 2012- 06
-
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导管射频消融三尖瓣环下的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结合应用长鞘(SR0)导管射频消融三尖瓣环下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例患者,根据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诊断为三尖瓣环附近起源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均接受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术前曾经或术中采取常规下腔静脉途径消融失败后,改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并辅用长鞘SR0进行标测与消融.消融成功后,结合靶点位置分析心电图及消融结果.结果8例消融......
作者:李腾;詹贤章;吴书林;杨平珍;薛玉梅;方咸宏;廖洪涛;梁远红;魏薇 刊期: 2012- 06
-
静脉推注维那卡兰快速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对静脉推注维那卡兰快速转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TheISIWebofKnowledgeDatabases、EMBASE、www.clinicaltrials.gov、CBMdisc、CHKD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1年11月30日).纳入维那卡......
作者:胡柯;韦璎洛;王朴;郭毅;黄鹤 刊期: 2012- 06
-
起搏器自动化功能对右室起搏比率及心功能的远期影响
目的观察具备起搏模式策略和AV间期延长的策略功能的起搏器(Adapta)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39例患者随机分组,置入具有自动化功能的Adapta起搏器(实验组,n=20)和其它类型双腔起搏器(对照组,n=19).并分别在置入前及置入后1,2年进行随访.随访中观察两组的右室起搏比例、心功能(纽约心功能分级、血脑钠肽)、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
作者:董庆庆;汪芳 刊期: 2012- 06
-
人心肌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的结构异质性及其与心房扩大的关联
目的探讨人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膜上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结构差异性,及其主要调节亚单位磺酰脲类受体(SUR1和SUR2A)两者mRNA表达量与心房扩大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正常个体心房肌和心室肌组织中KATP主要配基SUR1和SUR2AmRNA表达量的差异(共7例,左房/左室),对比正常个体左右心房(左房7例,右房6例)SUR1和SUR2AmRNA表达量的差异,并比较......
作者:赵生娣;万军;朱丹;刘剑芳;罗臻 刊期: 2012- 06
-
经静脉途径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极导线经静脉途径拔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永久起搏器或ICD顽固性感染患者的157根电极导线进行拔除,先采用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未成功的换经下腔静脉途径拔除.分析电极置入时间长短、电极类型、患者年龄对拔除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拔除心房电极导线63根,右室电极导线75根,左室电极导线9根,ICD电极导线10根.拔除成功率100%.置入1年内、1~5年......
作者:陈进;李学斌;王龙;李鼎;张萍;段江波;苑翠珍;郭继鸿 刊期: 2012- 06
-
起搏器家庭监测功能对安置起搏器患者监测报警事件的观察
目的观察家庭监测(HM)功能对安置起搏器患者监测报警事件的应用.方法植入带有HM系统的双腔或三腔起搏器患者28例,随访15.71±9.73个月,记录系统传送的事件及返院随访的情况.结果17例(61%)患者传送了报警事件.临床心血管事件报警8例,其中心房颤动报警为多见,较常规随访提早发现32.2±19.0天.起搏系统报警事件14例(34次),其中以P波感知不良报警次数多,为17次,较常规随访提早发现......
作者:汤娇娇;陈东骊;刘烈;梁远红;费洪文;陈泗林 刊期: 2012- 06
-
起搏器介导的房室传导蝉联现象
蝉联现象是心电图常见现象,但多由于心脏内存在解剖或功能上的两条传导径路所致.1例女性患者,60岁,因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安置DDD起搏器后出现了起搏器介导的房室传导阻滞的蝉联现象,正常的房室通道作为一条径路,而起搏器房室顺序起搏或心房感知心室起搏作为另一条径路参与其中.......
作者:王建勇;陈元禄 刊期: 2012- 06
动态资讯
- 1 心脏起搏治疗的常规适应证、模式选择和置入技术
- 2 左束支传导阻滞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 3 硅胶充填起搏电极残端管腔防治感染的体会
- 4 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左房扩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 5 阿魏酸钠与胺碘酮对家兔心室肌电生理作用的频率依赖性影响
- 6 经皮穿刺腋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儿童Brugada综合征一例
- 7 热休克蛋白47在心房颤动患者心肌中的表达
- 8 右房复极顺序的研究--应用电解剖标测系统及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
- 9 Azimilide对犬三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及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 10 起源于上腔静脉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点和消融治疗
- 11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长期随访观察
- 12 右美托咪定控制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术后室性心律失常风暴一例
- 13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进展
- 14 3830导线在选择性心室起搏的应用及近期安全性观察
- 15 心房颤动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左房房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消融治疗
- 16 异型缝隙连接通道对心脏电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
- 17 低X线曝光下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18 心房颤动患者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
- 19 心脏自律性发生和调节的离子流研究进展
- 20 二十碳四烯酸对转基因中国仓鼠卵母细胞hKv1.5钾通道电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