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26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21/R

邮发代号: 38-145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2659
  • 国内刊号:42-1421/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年第1期文章
  • 36例回旋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

    目的分析回旋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的心电图表现,总结其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回旋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急性下壁心梗患者36例,分为ST↑Ⅲ<Ⅱ组(n=8),ST↑Ⅲ=Ⅱ组(n=19)和ST↑Ⅲ>Ⅱ组(n=9)三组,分析发病12h内的18导联心电图特点.比较三组冠状动脉优势型及病变部位.结果ST↑Ⅲ<Ⅱ组STⅠ、aVL抬高、等电位线、压低的发生率分别为5......

    作者:林文华;邸成业 刊期: 2012- 01

  • 环状冷冻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环状冷冻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长期疗效.方法本中心共有17例房颤患者接受并完成了环状冷冻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的终点是肺静脉电位消失.随访成功的定义为经3个月洗脱期后无症状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相对有效为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房颤或其它房性心律失常发作频率较术前明显减少,以及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后房颤不发作.结果13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5.1±0.5年,......

    作者:严轶文;陈岗;汪芳;孟伟栋;张锋;诸葛萦;孙宝贵;刘少稳 刊期: 2012- 01

  •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重抗栓治疗的安全性

    目的观察有华法林抗栓指征的患者,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联合华法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重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3例心房颤动(有1项以上危险因素)、机械瓣置换术后和左室血栓的患者,冠脉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联合华法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重抗栓组)治疗,严格控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5,观察1年总的和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选择同期86例冠心病患者,植入冠脉支架后应......

    作者:扈秀丽;李予文 刊期: 2012- 01

  • 常规电生理标测法射频消融治疗房性早搏

    目的探讨导管消融治疗房性早搏(PACs)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PACs病人,Holter提示24hPACs17957.2±4532个,4例伴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根据心内激动顺序,初步确定感兴趣区域,应用激动标测法进行标测,在相对提前部位消融,采用标准为提前≥30ms.结果手术时间1.6±0.6h,X线曝光时间21.6±5.4min.每例病人消融2.8±0.8(2~5)次.术后第3日Holter检查......

    作者:董玉梅;李学奇;张彤;杨庆辉;曹雪;刘晓霞 刊期: 2012- 01

  • 热休克蛋白47在心房颤动患者心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47(HSP47)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中所起的作用.方法60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各组20例,于手术中获取右心耳心房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HSP47的mRNA表达;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房内径,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中HSP47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5),且持续......

    作者:魏玲;苏瑶;石云;王莲;罗国军;李雪梅;张利;付莉;魏伟;张丽萍;付瑞敏 刊期: 2012- 01

  • 不同负荷特发性室性早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特发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02例特发性室早患者,根据室早数量与24h总心搏的比值,将入选患者分为室早负荷<10%组(低负荷组),10%~20%组(中等负荷组),>20%组(高负荷组).采用二维心脏超声分别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并检测以上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

    作者:王骋;陈明龙;杨兵;张凤祥;陈红武;居维竹;方曙静;曹克将 刊期: 2012- 01

  • 双束支非同步传导阻滞伴右束支传导文氏现象一例

    患者男性,65岁,发生双束支非同步传导阻滞伴右束支传导文氏现象.当一侧束支完全阻滞时,另一侧束支发生文氏型传导,心电图上仅见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一侧束支完全性传导阻滞图形.双束支传导阻滞可以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出现阿-斯综合征,应及早给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

    作者:耿学军 刊期: 2012- 01

  • 心脏起搏器更换术后三年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成功治愈一例

    患者,男,77岁,存在多种慢性疾病.起搏器更换术后3年囊袋感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因经局部伤口拔除电极困难,且患者不能耐受外科开胸直视下取电极,笔者采用局部彻底清创,持续严格正规静脉应用抗菌素约5周,成功治愈.......

    作者:马娜;刘燕 刊期: 2012- 01

  • 起搏心电图上AV间期反复变化一例

    患者女性,77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植入VITA-TRONC60A3DDDR起搏器.术后随访心电图时发现AS-VP间期不断变化.通过程控仪发现心房单极及感知灵敏度设置太高,使心房电极发生交叉感知致双倍记数而发生逐跳自动起搏模式转换(AMS),出现DDD(AS-VP)与DDI(V-V)交替工作,终引起AV间期的反复变化.由于交叉感知是间歇性出现的,导致了起搏器反复发生AMS,加之患者自身存......

    作者:宿燕岗;张逸群;葛均波 刊期: 2012- 01

  • 一例心室起搏管理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1例因房室传导阻滞(AVB)植入具有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起搏器患者的心电图,当房室传导功能正常时,以AAIR模式工作.出现间歇或短暂AVB,提供心室备用起搏.出现持续性AVB,转换为DDDR模式工作.具有MVP功能的起搏器可降低累计心室起搏百分比.......

    作者:肖春晖;陈玉林;张邢炜;杨向军;张常莹;王如兴 刊期: 201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