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26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21/R
邮发代号: 38-145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2659
- 国内刊号:42-1421/R
- 出版周期:
-
起源于三尖瓣环非间隔部位的房性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报道起源于三尖瓣环非间隔部位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结果.方法13例房速均被证实起源于三尖瓣环非间隔部位并射频消融成功.影像学消融靶点位于三尖瓣环,局部电图可见A波和V波,且A∶V<2,V波的振幅>0.5mV.结果9例消融成功部位位于三尖瓣环下侧壁,4例位于三尖瓣环上侧壁,靶点局部A波激动时间领先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41±15ms,AV比值0.5±0.4.三尖瓣环下侧壁......
作者:张劲林;苏晞;李振;唐成;韩宏伟;蒋萍;程光辉 刊期: 2009- 01
-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患者的随访
目的报道7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对6例单腔ICD及1例双腔ICD植入者进行随访,通过ICD程控仪调出储存的资料,了解ICD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访5~44个月,平均23.7个月,ICD共检测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2129次,心室颤动(VF)6次.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VT的成功率为91.9%,ATP未能终止......
作者:蔡彬妮;黄卫斌;王焱;陈超;万发银;周法光 刊期: 2009- 01
-
低位房间隔起搏的临床应用
目的行低位房间隔(LAS,Koch三角处)起搏并与右心耳(RAA)起搏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60例需置入DDD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RAA起搏组和LAS起搏组各30例,其中LAS组先将主动螺旋固定电极导线放置在RAA测量起搏参数后再将其植入LAS,而RAA组则用被动翼状电极导线直接固定在RAA.分别测量不同部位的起搏参数,比较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术中及术后脱位率.结果两个部位的起搏电压阈值、阻......
作者:宿燕岗;王蔚;柏瑾;葛均波 刊期: 2009- 01
-
右房左右径大小对右室起搏导线植入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根据近3年新发12例心室导线脱位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心脏超声改变,分析尚未充分认识到的原因.方法分析12例施行心室导线脱位后复位术病例,并与同期160例未脱位病例的右房左右径、上下径以及右室上下径、三尖瓣返流程度、手术耗时、心室导线定位前的跨瓣次数.结果脱位病例的心脏参数和跨瓣次数均大于或多于未脱位者.心室导线跨越三尖瓣环困难是其共同点.螺旋电极尽管不能解决跨瓣困难的问题,但可以在心室导线一旦进入......
作者:张建军;陈明;佟子川;魏妤;缪国斌 刊期: 2009- 01
-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静止与传导阻滞一家系
目的分析一家系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房静止与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与心电表现,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一DCM合并心房静止与传导阻滞家系进行调查,并分析体表心电图及食管和心腔内电图.结果该家系3例患病(先证者,以及其姐和其兄),其母50岁猝死.2例表现为全心房静止,1例为部分心房静止,并合并左前分支和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超声心动图示心房无收缩、房室扩大.2例因心房不能起搏,改为置入VVI起搏......
作者:朱刚艳;曲哲;黄从新;向晋涛;江洪;蒋学俊;杨波 刊期: 2009- 01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高危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D/C)高危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1994年ARVD/C诊断标准,纳入43例ARVD/C先证者.分组标准:有晕厥病史并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为高危病人;记录到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速但无晕厥病史及其他临床情况定为低危病人.收集参数包括:①心电图V1~3QRS波时限≥110ms、V1~3导联S波升支时限≥55ms、Epsilon波、T波倒置、(V1......
作者:王培宁;吴书林;侯跃双;何亚乐;杨平珍;费洪文;詹贤章;方咸宏;薛玉梅;卓伟民 刊期: 2009- 01
-
冷盐水灌注与普通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冷盐水灌注导管与普通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IVT,右室流出道55例,左室间隔34例,左冠窦5例;其中70例IVT接受普通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普通组);36例(包括普通导管治疗复发的12例)行冷盐水灌注导管治疗(冷盐水组).比较两组成功率、复发率、消融的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普通组、冷盐水组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2.9%、100%.随访38±16.5个月......
作者:陈良川;张忠栋;曾国良;许顶立;黄晓波;彭健 刊期: 2009- 01
-
VVI永久起搏后伴右房呈瘤样极度扩张一例
患者女,83岁.病窦综合征伴阿-斯发作,于1986年安置VVI心脏永久起搏器后,伴右房逐年扩大,先后更换4次起搏器,重置1根电极,93年后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至2007年右房内径达11.5cm×9.7cm,呈瘤样极度扩张.......
作者:王维中 刊期: 2009- 01
-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心动过速顿挫型文氏型下传一例
患者女性,28岁.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电图窦性P波与QRS波无关,频率与交界性频率相同;交界性节律以2∶1,3∶2,4∶3,5∶4文氏型下传阻滞,有时呈4∶2,5∶3顿挫型文氏型下传.提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文氏型下传阻滞.......
作者:葛欣伟;时衍坤;顾法霖 刊期: 2009- 01
-
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右室心内膜起搏一例
1例男性患者,76岁,因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置换生物瓣.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三尖瓣生物瓣口植入右室主动固定起搏电极导线,行心内膜VVI起搏.术后随访4年,患者症状改善,起搏系统功能良好,三尖瓣无明显返流.......
作者:徐强;屈百鸣;车贤达 刊期: 2009- 01
动态资讯
- 1 台湾心脏移植——台北振兴医院经验
- 2 2009年度心律失常亮点概述
- 3 His束起搏替代右室心尖部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一例
- 4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临床随访
- 5 多层螺旋CT在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 6 室性心律失常的组织学起源
- 7 胎儿心电图125例中异常心电的特点与临床表现
- 8 YCP-ⅡA型心脏起搏器使用寿命超过12年一例
- 9 药源性心律失常的离子流机制
- 10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电极定位方法的临床研究
- 11 经皮肾去交感神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神经体液的影响
- 12 左中间隔房室旁道的射频消融
- 13 DDD起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远期影响
- 14 双腔起搏器的Beat to Beat自动模式转换功能
- 15 276例无症状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特征与起源分析
- 16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
- 1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KATP通道与心室肌电生理特性变化的关系
- 18 QT间期延长综合征长短周期现象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的跨壁光学标测研究
- 19 饮酒诱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三例
- 20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