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26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21/R

邮发代号: 38-145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2659
  • 国内刊号:42-1421/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年第6期文章
  • 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心房颤动患者心房成纤维细胞

    目的建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肌成纤维细胞培养模型.方法通过心脏外科手术获得房颤患者右心耳组织30mg,对经典的大鼠组织块培养法作改进,采用组织块放入75%酒精中浸泡1min,培养基配方和植块方法改进,第二代传代时采用差速贴壁法除去内皮细胞,培养房颤患者心房肌成纤维细胞.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较慢,3天左右开始从组织块边缘爬出,10天呈接合状态,细胞呈梭形,细胞排列较紧密,有......

    作者:张建成;程显禄;黄宇坚;许春萱 刊期: 2009- 06

  •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按术前心脏节律分为窦性心律组(n=34),阵发性房颤组(n=11),持续性房颤组(n=30);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Ⅰ型胶原(Col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心房......

    作者:林亚洲;张建成;蔡金明;陈林;杨志平;陈建泉;吴卫;许春萱 刊期: 2009- 06

  • Amplaze Left 1造影导管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技术关键是植入左室导线.笔者介绍用AmplazeLeft1造影导管寻找冠状静脉窦的方法.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18例.应用AmplazeLeft1造影导管快速寻找冠状静脉窦后进行逆行冠状静脉窦造影,经冠状静脉窦插入导线至心脏静脉相关分支进行左室起搏,然后植入右房和右室电极导线.结果18例均成功应用AmplazeLeft1造影导管很容易地寻找......

    作者:王礼琳;范洁;周启云;孙帅;孟洁 刊期: 2009- 06

  • 10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特征及处理经验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总结其处理经验.方法对10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和部分化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房性早搏(简称房早)5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21例、室性早搏(简称室早)16例、房室传导阻滞(AVB)13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6例.新生儿日龄越小,心律失常发生所占比例越大.早产儿房早和室上速的发生相当,而足月儿则是房早所占比例大,其次是室早.病因中感染63例(5......

    作者:张双船;顾秋枫;邹新英 刊期: 2009- 06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症状特性及倍他乐克的干预作用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症状发生的特性及倍他乐克的干预作用.方法经24hHolter监测确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0例,分析其症状的有无及发生比率.经倍他乐克治疗3个月后再次行Holter监测,分析房颤症状的变化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阵发性房颤症状的有无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中26例(52%)为无症状房颤发作,24例为有症状房颤发作.经倍他乐克治疗后,24例有......

    作者:毕亚艳;刘雨舒;朴晶艳;黄永麟 刊期: 2009- 06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前庭心内膜电位的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肺静脉前庭(PVA)区域心内膜电位的特点.方法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结合CT影像融合,对25例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进行环肺静脉前庭消融术(CPVA).术中对PVA部位进行标测,记录并分析PVA电位特点.结果环绕双侧PVA各取100个位点,发现右侧PVA取样点中有42个位点为宽时程(≥50ms)的双峰电位(DP),41个位点为碎裂电位(CFAE),17个位......

    作者:胡福莉;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齐晓勇;龙德勇;喻荣辉;汤日波;李树仁;李晓梅 刊期: 2009- 06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近期影响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VVI单腔起搏器置入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和右室心尖部(RVA)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近期影响.方法40例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需置入VVI单腔起搏器的患者,按起搏部位的不同分为RVOT组(n=20)和RVA组(n=20).观察并比较两组置入起搏器后1周的起搏参数;术前及术后1周左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等指标.结果术后1周,两组起搏阈值、感知阈值、电极阻抗以及心功......

    作者:张华;崔俊友;高春恒;易桂斌;殷泉忠;陆叶;王东升 刊期: 2009- 06

  • 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口的房性心动过速九例

    目的报道9例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口附近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至2009年1月行射频消融治疗的59例房速患者,发现9例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口.其定义为标测的早激动点位于冠状静脉窦口周1cm范围以内的区域并在此消融成功.结果9例靶点局部A波激动时间领先体表P波起点39±12(30~53)ms.房速体表P波具有以下特点:Ⅱ、Ⅲ、aVF导联P波呈负向波,I导联呈等电位线或低幅正向......

    作者:张劲林;苏晞;李振;韩宏伟;蒋萍;唐成;程光辉 刊期: 2009- 06

  • 110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室电极导线植入的临床经验和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左室电极的植入方法、特殊病情的个体化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10例心力衰竭患者行CRT.左室电极植入的方法:冠状静脉窦(CS)插管、CS及心脏静脉逆行造影(RCV)、选择靶静脉并植入电极.根据RCV静脉解剖特点选择靶静脉及特殊情况个体化处理.观察左室电极植入的成功率、左室电极的型号、置入CS靶静脉的部位、并发症.结果左室电极植入成功率为96.4%(106/1......

    作者:臧红云;王冬梅;韩雅玲;于海波;邓捷 刊期: 2009- 06

  • 遗传性心脏传导阻滞一家系

    目的分析一家系心脏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与心电表现,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一心脏传导阻滞家系进行调查,并分析临床及体表心电图特征和His束电图.结果此家系62人,直接接受调查的35人中有18人发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其中1例演变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Ⅰ度AVB5例(其中1例演变为Ⅲ度AVB,2例His束电图检查AH间期延长)、左后分支阻滞4例、左前分支......

    作者:黄河;江洪;谭小军;曾建平;向晋涛;谢立强;李辉;孙智山 刊期: 2009-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