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26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21/R
邮发代号: 38-145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2659
- 国内刊号:42-1421/R
- 出版周期:
-
经静脉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随访
对10例经静脉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随访,观察ICD的治疗效果.男6例、女4例,年龄56.9±13.3(30~70)岁.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6例、心肌病3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1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证实有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颤动.ICD具有多项治疗及信息储存记忆功能.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29.3±20.4(8~64)个月......
作者:任学军;张金荣;林运;李晶;柳弘;吕树铮 刊期: 2003- 04
-
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
通过不同部位起搏,观察房室同步和心室激动顺序对人体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及起搏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心输出量(CO)的关系.15例射频消融术后的病人分别按顺序进行右房、右室心尖部和室间隔起搏,采用心导管法分别测定右房压(RA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CO,并计算心脏指数,记录心电图.结果: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室间隔起搏较右房起搏时RAP、PAP升高.心尖部起搏时CO较右房起搏......
作者:栾颖;王蕊;李学奇 刊期: 2003- 04
-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折返路径标测和消融点的选择
报道10例(男8、女2)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折返路径标测结果和选择折返路径的不同部位为消融点的消融效果.电生理检查常规插入右室心尖与冠状静脉窦电极,并经左、右股动脉分别插入大头电极和2-8-2mm间距冠状静脉窦10极标测电极至左室,后者贴靠在室间隔表面.窦性心律时各电极对可依次记录到His束电位(HP)、左束支电位(LBP)和左后分支的蒲氏纤维电位(PP),室速时仍可同时记录到上述各......
作者:杜日映;孟宪章;孙海燕;张鹏珍;刘俊传 刊期: 2003- 04
-
Brugada法联合Steurer法在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为评价Brugada法联合Steurer法在宽QRS波心动过速(WRT)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存在的缺陷.对101例WRT[室性心动过速(VT)5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43例]进行分析.结果:Brugada法诊断VT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5.7%、89.5%、87.1%;联合Steurer法后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升至91.5%、90.5%、91.1%.进一步分析显示:Brug......
作者:林加锋;陈晓曙;王毅;娄海伦;夏剑岚 刊期: 2003- 04
-
锁骨下静脉穿刺与头静脉切开途径安置心脏起搏器的随机对照研究
为比较锁骨下静脉穿刺与头静脉切开途径安置心脏起搏器的价值,将100例需安置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和头静脉切开组(均包括单腔亚组和双腔亚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种手术径路安置起搏器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并发症及病人对手术切口及囊袋的满意度.结果:无论是手术时间,还是X线曝光时间,锁骨下静脉组中单腔亚组及双腔亚组均比头静脉组中的对应亚组为短(64.1±14.2minvs73......
作者:李京波;魏盟;陆志刚;杭靖宇;马士新;黄蓓丽;孙继红 刊期: 2003- 04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与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
观察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与药物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心源性猝死的预防.94例患者,均有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心室颤动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史,其中冠心病68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26例.根据电生理心室程序刺激结果将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A组)、ICD组(B组)和慢频率室速药物治疗组(C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和/或阿替洛尔药物治疗和ICD治疗.观察随访1,2,5年的总生......
作者:周晗;SCANU Patrice 刊期: 2003- 04
-
经皮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法对股动脉拔管术后止血效果的比较
比较病人拔鞘管后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和疗效.125例病人(男86例、女39例,年龄65.7±12.3岁),在行心导管术后,分为人工压迫组[Ⅰ组,63例,其中分为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CAG)组35例(IA),冠脉介入治疗术组28例(IB)]和股动脉穿刺点经皮血管缝合组[Ⅱ组,62例,CAG组35例(ⅡA),冠脉介入治疗术组27例(ⅡB)].在术后即刻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和依病......
作者:杨鹏生;董少红;庄义浩;罗林杰;林钟文;陈永久;陈科奇 刊期: 2003- 04
-
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观察静脉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49例冠心病伴发房颤的患者,按既往是否常规服用美托洛尔或氨酰心安而分入A组(25例)、B组(24例).全部病例先给予胺碘酮负荷量(3~5mg/kg)静脉推注10min,然后以600μg/min的速度静滴48h,B组同时口服美托洛尔6.25~25mg,2次/日.行心电、血压监测,观察48h房颤转复率.B组48h后转复率为8......
作者:扈秀丽;庞家亮 刊期: 2003- 04
-
Kappa 700型双腔起搏器的临床随访
观察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Kappa700)置入后参数的变化和安全性情况.随访13例置入Kappa700型起搏器患者,观察术中、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心室起搏阈值、输出电压、输出脉宽、电极阻抗、R波振幅的变化,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术后测得的起搏阈值较术中明显升高(0.71±0.23Vvs0.39±0.06V,P......
作者:张燕;王景峰;伍卫;聂如琼;周淑娴;孔敏仪 刊期: 2003- 04
-
阵发性心房颤动局灶消融后复发病例的大静脉肌袖电隔离治疗
对肺静脉内点消融治疗术后随访22±11.1个月内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发病例,在Lasso标测导管指引下,进行再次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大静脉肌袖电隔离治疗.探讨点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后复发的机制,并对再次经验性大静脉肌袖电隔离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5例患者共接受心内电生理标测和电隔离治疗6次(一例行第二次电隔离),除一例行右下肺静脉靶肌袖的电隔离外,其余病例均进行了经验性全部大静脉的电隔离,共电隔......
作者:刘莹;杨延宗;夏云龙;刘少稳;高连君;杨东辉;林治湖 刊期: 2003- 04
动态资讯
- 1 局部给药跨室壁氯化钾单相动作电位记录电极的研制
- 2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新发心房颤动及相关因素分析
- 3 双心室再同步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 4 经导管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术中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 5 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酒精消融术中的应用初探
- 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肥厚心肌细胞缝隙连接的关系
- 7 血管内检查易破斑块的研究现状
- 8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试验
- 9 风湿性心脏病心外膜标测心房电位的对比研究
- 10 Nav1.1抗体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 11 心脏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研究进展
- 12 兔左室楔形心肌组织块对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评估的价值
- 13 短QT综合征一例
- 14 消融犬Marshall韧带对刺激心房左后脂肪垫所致心房颤动的影响及机制
- 15 基因治疗与心脏起搏
- 16 缺氧预处理对缺氧复氧乳鼠心室肌细胞游离钙的影响
- 17 《几何画板》模拟RR-Lorenz图的方法及意义
- 18 Mahaim纤维及其参与心律失常治疗研究现状
- 19 B型间隔支阻滞一例
- 20 一种标测房性早搏激发心房颤动的简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