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26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21/R

邮发代号: 38-145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2659
  • 国内刊号:42-1421/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年第2期文章
  • 普拉固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压力和化学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作的早期,普拉固强化治疗对患者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和化学反射敏感性(ChRS)的影响.采用随机、单盲、空白对照方法,共入选84例AMI患者,均在入院后24h内随机分配至对照组(n=28),传统治疗组(普拉固组20mg/d,n=28),强化治疗组(普拉固组40mg/d,n=28).3组主要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在入院时、用药后4周检测血脂水平、BRS值、ChRS值......

    作者:卢青;丁世芳;马大波 刊期: 2005- 02

  •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后长间歇的临床分析

    分析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后长间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1350例射频消融术患者中,有12例表现为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后长间歇及反复黑矇/晕厥,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结果进行随访.结果:12例患者电生理检查提示窦房结功能正常,均成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房室旁道5例,左、右房性心动过速各1例,房室结双径路1例,I型心房扑动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3例.射......

    作者:李振;苏晞;韩宏伟;游斌权;蒋萍;王三娣 刊期: 2005- 02

  • Cornell指数和Sokolow指数诊断左室肥大的价值

    比较和评估Cornell指数与传统Sokolow指数诊断左室肥大(LVH)的价值,探索进一步提高心电图诊断性能的可能性.以1999~2003年我院体检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99例.依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正常组(男210例、女83例)和LVH组(男126例、女80例).计算Cornell指数和Sokolow指数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以及不同特异度条件下的电压阈值......

    作者:冷永群;吴杰;胡秋云;彭亚飞;宋旷蓉;刘镇;王静 刊期: 2005- 02

  • CARTO系统指导下食管三维重建法在心房颤动线性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

    对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行左房线性消融,采用CARTO系统行左房三维电解剖标测的同时行食管解剖重建.结果:在左房解剖模式图左房后壁上清晰显示食管的走行及和心房的相对位置,在此指导下,设计环形消融径线时可尽量避开食管的位置,术中和术后随访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三维重建法有利于预防心房颤动消融术引起的心房食管瘘形成,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徐亚伟;张劲林;裴晓阳;周可;于学靖;徐剑刚;陈清;李伟民 刊期: 2005- 02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分析胺碘酮在控制冠心病并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临床特点.选择冠心病合并持续性室速患者30例,年龄59.78±10.2岁,给与静脉和口服胺碘酮负荷量后计算室速控制率;分析胺碘酮总负荷量与患者的左室舒张期末径(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无室壁瘤的关系;观察血药浓度、用药前后(包括合并用药)心率、血压、QTc等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①胺碘酮对冠心病持续性室速的控制率为90%;......

    作者:谭琛;贾玉和;王方正;张澍;樊朝美;袁晋青 刊期: 2005- 02

  • 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及其临床意义,分析64例在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由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护心电图.结果:根据诱发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室早的联律间期及其前间歇的长短,64例的发作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单纯室早诱发;②长间歇依赖性室早诱发,此型根据基础心律QT(U)间期的长短又可分为:a.QT间......

    作者:林加锋;陈晓曙;张建华;王毅 刊期: 2005- 02

  •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常常发生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而且治疗困难.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疤痕下方-下腔静脉开口或/和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消融的疗效.11例患者12种房性心动过速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在双电位区域仔细寻找碎裂电位和A波早处为消融开始的靶点,并向自身解剖形成的传导障碍区延伸.结果:10例11种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成功率为11/12(91.7%),8种心动过速的成功靶点位于右......

    作者:楚建民;马坚;方丕华;姚焰;张奎俊;华伟;张澍 刊期: 2005- 02

  • 铱分型镀覆和激素释放电极导线起搏参数的动态变化

    为探讨激素释放电极导线(steroidelutinglead,SEL)和铱分型镀覆电极导线(fractallyiridiumcoatedlead,FICL)的起搏阈值和阻抗的变化,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种导线术中、术后1和3个月的起搏阈值和阻抗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比较.2001年1月~2003年12月置入的各种起搏器495台及配套的各类心房、心室起搏导线717根,其中509根为SEL,另208根为FI......

    作者:刘志刚;高东升;袁方;叶颖;崔克俭 刊期: 2005- 02

  • VDD起搏系统的临床应用和长期稳定性观察

    对25例窦房结功能正常的完全房室阻滞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置入了单导线VDD起搏系统,并进行术后长期随访,通过动态心电图进行房室同步的监测.结果:25例均成功置入VDD起搏系统.术中测右房A波感知振幅为2.43±0.75mV.随访期为6个月至4年,术后1周和1,3,6,12个月的P波振幅均小于术中,有显著性差异,P......

    作者:臧红云;王冬梅;韩雅玲;孙鸣宇 刊期: 2005- 02

  •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及凋亡水平的改变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心房肌组织细胞学重构的关系.3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换瓣术者,其中窦性心律者13例(A组)、阵发性及房颤持续时间小于6个月者8例(B组)、房颤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者17例(C组).外科手术时取三组患者右心耳少许,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以及利用TUNEL法标记心房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B、C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变化,如心肌纤维稀疏、排列紊......

    作者:夏小杰;昝沁;曹克将;陈鑫;黄元铸 刊期: 2005-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