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26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21/R
邮发代号: 38-145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2659
- 国内刊号:42-1421/R
- 出版周期:
-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右心耳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右心耳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受体(c-Met)表达的变化.方法将术中获取右心耳的27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分为2组,其中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组8例,慢性房颤组19例,另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例(均为窦律)作为对照组,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参照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技术测定心房组织中HGF、c-Met......
作者:李宏松;徐瑾;李洪波;陈颖敏;刘建平 刊期: 2009- 03
-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误治疗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误治疗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对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ICD植入病人进行随访分析,其中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23例,二级预防7例;单腔ICD17台,双腔ICD13台(包括CRT-D4台).术后3个月进行常规随访,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间如果病人自觉ICD放电或其它相关症状尽早至医院随访.由2位有经验的电生理专业医生根据ICD治疗事件心内电图对ICD治疗方......
作者:陈太波;程康安;高鹏;刘博江;范静波;方全 刊期: 2009- 03
-
右室流出道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收缩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评价右室流出道(RVOT)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脏收缩同步性、收缩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82例高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分为RVOT起搏组(A组,n=43)和RVA起搏组(B组,n=39),以术前左室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是否>32.6ms对两组患者进行亚组分组,Ts-SD>32.6ms者为A1亚组与B1亚组,Ts-SD≤32.6ms为A2亚组与B2亚组.于术......
作者:巩雪;宿燕岗;潘文志;崔洁;舒先红;陈松文;孙敏敏;刘少稳;葛均波 刊期: 2009- 03
-
发热诱发Brugada波的遗传学及心电参数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发热诱发Brugada波的遗传学及心电参数危险性进行分析.方法使用DNA直接测序法对临床收集的5例发热诱发Brugada波患者进行基因筛查,并回顾性调查127例住院发热患者心电图上Brugada波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心电参数的比较.结果5例发热诱发BrugadaECG患者未发现基因突变.127例发热患者Brugada波1例,发生率为0.8%,13例有IRB......
作者:胡金柱;洪葵;俞建华;周慧;刘勇;陈静;李菊香;颜素娟;程晓曙 刊期: 2009- 03
-
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指导阵发性心房颤动个体化消融
目的探讨应用非接触式球囊三维标测系统(EnSiteArray)指导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个体化射频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EnSiteArray三维标测房颤优势电传导部位指导个体化消融,并结合大头电极心房内描记到或虚拟电位显示为碎裂电位区进行消融,消融终点为房颤终止转窦性心律或消融线形成双向阻滞.重复术前电刺激或用异丙上腺素静脉滴注后不能诱发或诱发......
作者:唐安丽;何建桂;冯冲;王业松;柳俊;吴素华;廖新学;董吁钢 刊期: 2009- 03
-
国人确诊及疑似Brugada 综合征患者SCN5A基因变异筛查
目的探讨国人Brugada综合征(BrS)患者及疑似者中SCN5A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5例确诊和12例疑似BrS患者及部分家属进行临床分析并随访,用直接测序法检测SCN5A基因多态/突变情况.结果在1例确诊者中发现R1913C错义突变;在17例患者中共发现10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分别为G87A、703+130G>A、1141-3C>A、A1673G、G3578A、3840+73G>A......
作者:仇晓亮;刘文玲;胡大一;路亚枫;李蕾;孙艺红;李翠兰 刊期: 2009- 03
-
应用三维磁导航系统标测和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初步经验
目的观察三维磁导航系统标测和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结合NiobeII磁导航系统和CARTO-RMT电解剖标测系统,采用4mm-顶端的NaviStar-RMT标测和消融导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例,其中1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左侧房室旁道2例,右侧房室旁道1例,典型心房扑动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1例.磁导航系统遥控操作,1......
作者:喻荣辉;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汤日波;龙德勇;田颖;张铭;史力生;郑斌;陶海龙 刊期: 2009- 03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复发的关系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影响.方法210例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联合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3个月,其中服用普罗帕酮29例、胺碘酮113例、索他洛尔3例,未服用药物65例,因索他洛尔组病例数少仅对前三组进行分析.早期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3个月内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晚期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3个月后停用......
作者:汤日波;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龙德勇;喻荣辉;康俊萍;史力生;田颖;郑斌;何华;陶海龙;刘小慧 刊期: 2009- 03
-
起搏器囊袋炎症原部位深层埋置二例
2例起搏器外露感染采用彻底切除感染组织,将起搏器彻底消毒后重新深层埋置,术后伤口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术区无再次感染发生.结论:起搏器囊袋感染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处理方法.......
作者:刘旭光;韩方雷;安君;赵学忠;郑杨;孙德国;丰小星 刊期: 2009- 03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一例
患者男,63岁.2000年因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行介入封堵治疗,同时发现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予药物治疗.2008年4月因房颤药物疗效不佳行导管消融术,X线透视下在封堵器边缘下方两次房间隔穿刺后,成功完成环肺静脉隔离和碎裂电位消融.术后随访6月余,维持稳定窦性心律.......
作者:王新华;刘旭;施海峰;孙育民;谭红伟;周立;施惠华;姜伟峰 刊期: 2009- 03
动态资讯
- 1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和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变化
- 2 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和三尖瓣环交界区的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和消融治疗
- 3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导管消融治疗进展
- 4 干预心脏外在神经对心房颤动的影响
- 5 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心肌病三例
- 6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分子结构及其电生理特性
- 7 Ebstein畸形矫正术后射频消融右侧旁道一例
- 8 低能量心脏除颤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
- 9 心脏起搏术后阵发性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10 房室结消融并心室起搏治疗难治性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引起的心肌病四例
- 11 高阻抗电极的临床应用研究
- 12 低能量心脏起搏电极的回顾与进展
- 13 ∑STV1-V3↓/∑STⅡ、Ⅲ、aVF↑指标在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中的价值
- 14 光遗传学技术与光起搏——心电生理研究中的新手段
- 15 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 16 经双上腔静脉植入双腔起搏器一例
- 17 左室起搏电极部位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影响
- 18 应用Lorenz-RR散点图的密度分布及面积计算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 19 Calpains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 20 别隐品碱对小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