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26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21/R

邮发代号: 38-145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2659
  • 国内刊号:42-1421/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年第4期文章
  • 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功能正常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探讨起搏诱发的心室不同步收缩对于心脏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65例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分别在心室节律全部为起搏节律或室上性节律状态下行常规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指标.结果右室完全起搏模式下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0.58±0.07vs0.61±0.01,P......

    作者:李海宴;房芳;李铮;李治安;杨娅 刊期: 2008- 04

  • 心房颤动消融术后二尖瓣峡部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及消融治疗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二尖瓣峡部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发生机制及其消融策略.方法122例房颤患者采用EnSite-NavX和环状电极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32例复发房颤或房速,8例经EnSite-NavX激动标测及拖带标测证实存在二尖瓣峡部房速,在三维导航下于左下肺静脉口部下缘至二尖瓣环之间行线性消融,对不能成功阻断二尖瓣峡部传导者予以冠状静脉窦内消融.......

    作者:陈凯;陈明龙;杨兵;陈红武;居维竹;徐东杰;陈椿;邹建刚;单其俊;曹克将 刊期: 2008- 04

  • 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阵发性心动过缓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与初步效果.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者,在X线与64排螺旋CT心脏解剖影像指导下,以手工或磁导航遥控操作,标测窦性心律心房激动顺序,围绕并避开心房早激动位点和His束区域,记录心内电图神经组织电位,温控射频消融,观察消融反应,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6.46±9.51(14~51)......

    作者:郭成军;李国庆;方冬平;任澎;卢春山;李果;何东方;郝蓬;张英川 刊期: 2008- 04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相关的左房-肺静脉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

    目的应用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方法描述并测量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房-肺静脉与邻近解剖的关系.方法30例在三维标测技术下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术前应用CT进行心脏扫描,二维平面测量肺动脉、上腔静脉、食管与左房-肺静脉的距离,三维重建后描述其解剖形态及与左房-肺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肺动脉与左房顶壁平均小距离:3.95±3.33mm.上腔静脉与右上肺静脉平均小距离:2.00±1.3......

    作者:赵亮;孟小茜;姜其钧;张家友;赵学;刘士远;廖德宁 刊期: 2008- 04

  • 一种新的双腔起搏模式——AAISafeR与DDD模式的对比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存在自身房室传导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分别以DDD模式和AAISafeR模式工作3个月后心室起搏百分比以及临床指标.方法因病窦综合征置入ElaSymphonyD2450DR2550系列双腔起搏器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DDD组和AAISafeR组,3个月后交叉程控为AAISafeR和DDD,再随访3个月.结果没有观察到与AAISafeR有关的不良反应;AAISafeR模式能显著降低心室起......

    作者:任学军;韩智红;汪烨;杜慧峰;张金荣;陈方;郭继鸿 刊期: 2008- 04

  • 两种标测方法指导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比较

    目的比较常规电生理标测与心内非接触式(EnSite)标测指导下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6例室早患者采用常规电生理标测、13例室早采用EnSite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比较两组靶点标测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1,7天C反应蛋白(CRP)、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观察随访疗效.......

    作者:张玉玲;周淑娴;方昶;黄至斌;雷娟;王景峰 刊期: 2008- 04

  • 持续性心房颤动电复律术后近期复发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电复律术后近期复发的预测因素,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行电复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左房大小、P波终末电势(PtfV1)、二尖瓣狭窄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射血力、VE/VA、合并高血压与电转复术后2个月内复发的关系.结果62例电复律后2个月内复发22例,复发率35.5%,单因素分析示电转复后左房扩大、二尖瓣狭窄、PtfV1异常与房......

    作者:宋明才;张稳柱;雷汉东;李建辉;李健豪;梁嘉永;苏景强;陈国钦 刊期: 2008- 04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CHF患者行CRT,全部患者均经冠状静脉窦置入左室导线1根至心脏静脉,术后随访13.8±10.4个月,观察心功能,患者活动度及夜间心率、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相关心功能超声指标.结果24例治疗后心功能改善,2例猝死,有效率92.3%,心功能NYHA分级,从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患者活动度从0.17±0......

    作者:刘兵;王海昌;李伟杰;郭文怡;程何祥;沈敏;刘丽文;张军 刊期: 2008- 04

  •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Ⅰ型及Ⅲ型前胶原肽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心肌纤维化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相关性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50例老年房颤患者及43例非房颤患者.用酶联免疫反应(ELISA)法测定心肌纤维化的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检测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布及其与P......

    作者:魏玲;孙林辉;李丽娟;刘斌;卢国良;张筱军;张亚林;杨晓华;刘绍华 刊期: 2008- 04

  • 与QT间期缩短有关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二例

    短QT间期(SQTI)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笔者遇见2例与QT间期缩短相关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均为青年男性.QT间期分别为0.28s和0.30s;QTc分别为0.33s和0.36s.实际QT间期分别小于预期QT间期的79%和86%.当给予胺碘酮治疗使QT间期延长后,室性心律失常消失.......

    作者:陈静;洪葵;苏海;程晓曙 刊期: 200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