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26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21/R
邮发代号: 38-145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2659
- 国内刊号:42-1421/R
- 出版周期:
-
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后阵发性心房颤动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经射频消融后房颤的复发率,并筛选术后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间PSVT合并房颤住院成功行PSVT射频消融治疗的病人共104例,其中93例随访资料完整,其中男62例、女31例.15例房颤复发为复发组,另78例为无房颤复发组.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PSVT病人并发房颤......
作者:朱文青;解新星;周一泉;杨艳;李敏;葛均波 刊期: 2010- 01
-
血压动态变量及心率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关系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分析其血压动态变量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1,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68例进行超声心动图、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依据左室构型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第1,2,3,4组,4组分别为正常左室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的患者.对4组的动态血压各项指标及HRV时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间收缩压各项指标均有显著......
作者:付文波;丁世芳;陈志楠;蒋桔泉;龚志刚;李志刚;卢青 刊期: 2010- 01
-
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探讨
目的分析起搏器植入术中并发脑神经功能障碍的因素,探讨预防和临床处置的相关对策.方法记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进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术中发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的临床情况,分析其基础临床资料,探讨该并发症的可能因素及对策.结果所有367例患者中共有7例并发了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91%.年龄78±6.8岁.主要表现为言语不利、恶心呕吐、意识淡漠.手术即刻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术前升高......
作者:盛琴慧;王禹川;周菁;蒋捷;李康;丁燕生 刊期: 2010- 01
-
右室心尖部与间隔部起搏对室壁运动的影响
目的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右室心尖部(RVA)及间隔部(RVS)起搏对室壁运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RVA起搏(RVA组)及20例RVS起搏(RVS组)患者,静息状态下同步记录磁频心电图,在QTVI模式下采集标准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和左室长轴的彩色组织多普勒图像并储存,测量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段心肌收缩时间间期,评价RVA与RVS起搏时心肌运动的变化.结果①与RVS组比较......
作者:李晓平;李学文;王健;康春松;王雄;吕吉元 刊期: 2010- 01
-
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结果.方法对超声心动图诊断的38例NVM患者,进行包括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定期随访,观察其临床特征和随访结果.结果38例患者9例呈家族集聚发病,21例为散发病例,8例未进行家系筛查.资料完整者34例,左室进行性增大17例,血栓或血栓事件5例,其中死亡1例.严重的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血栓或血栓事件发生率高.结论NVM病情进......
作者:蒋桔泉;丁世芳;向惠娟;夏利;陈志楠;卢青;龚志刚;王仁学 刊期: 2010- 01
-
除颤电极放置于右室流出道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比较于右室流出道(RVOT)和右室心尖部(RVA)植入除颤电极的阈值、安全性和疗效的差异.方法按时间先后顺序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共19例,将除颤电极导线放置于RVA(n=11)或RVOT(n=8),采用双相查找的方法进行除颤阈值的测试.术后6个月随访,对导线的相关参数进行测试,对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记录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VA的除颤阈值和RVOT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中位数......
作者:于波;靳艳;程颖;庞雪峰;赵卫华;齐国先 刊期: 2010- 01
-
肺静脉电隔离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向量环的影响
目的探讨成功的肺静脉电隔离对心房除极的影响.方法记录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1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窦性心律时的心向量图.测量P环的运行时间、P向量环在正交导联额面(F)、水平面(H)、左侧面(LS)的大振幅及方向.同时记录P环从运行开始后每10ms的除极振幅.结果肺静脉隔离术后P环F大振幅较术前降低(0.109±0.038mVvs0.128±0.040mV,P0.05).......
作者:洪丽;张树龙;许燕平;蒋鹏;夏云龙;高连君;杨延宗;林治湖 刊期: 2010- 01
-
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
目的探讨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方法快慢型AVNRT消融患者42例.消融方法为在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时标测早逆传慢径心房激动部位,然后在窦性心律下或心动过速时消融.消融成功的标准为消除逆传慢径、1∶1前传慢径及不能诱发任何类型AVNRT.结果所有42例均消融成功.逆传慢径消融成功部位在三尖瓣环和冠状静脉窦(CS)口之间(传统慢径区域)36例(86%),其......
作者:王雪;王祖禄;梁延春;梁明;韩雅玲;苗驰 刊期: 2010- 01
-
经心大静脉射频消融心外膜室性早搏一例
患者女性,术前经心电图诊断为频发流出道室性早搏.在Carto标测系统下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在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左冠窦消融均未成功,消融电极在冠状静脉分支心大静脉标测到较体表Ⅱ导波峰提前112ms的靶点,消融成功.该病例提示对流出道室性早搏常规标测消融无效,要考虑冠状静脉分支标测消融的可能性.......
作者:洪浪;赖珩莉;王洪;邱贇;陈再华 刊期: 2010- 01
-
左上腔静脉永存并右上腔静脉缺如植入永久起搏器一例
患者男性,72岁,因病窦综合征拟植入DDD型永久起搏器.术中发现左上腔静脉永存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经左锁骨下静脉-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置入主动固定电极,电极固定于房间隔时起搏阈值过高,故终植入VVI型起搏器.......
作者:刘怀霖;杜天敏;朱永彪;何冉;贾善峰 刊期: 2010- 01
动态资讯
- 1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不应期的离散度研究
- 2 心肌M细胞及其在长QT综合征电生理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3 房室导线反接所致的起搏器故障心电图
- 4 核磁共振肺静脉造影与经导管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对肺静脉解剖特征评价的对比研究
- 5 Halo电极在心房扑动消融中的作用
- 6 左室心内膜起搏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7 主动导线植入右心耳的改良技术的临床研究
-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房颤动的关系——从病理生理机制到治疗
- 9 维拉帕米终止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 10 东亚钳蝎毒素多肽对家兔单个心室肌细胞钠电流作用的实验研究
- 11 静脉胺碘酮与严重肝功能损害
- 12 P波离散度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 13 肾去交感神经对心力衰竭犬心房基质和心房颤动诱发的影响
- 14 双腔起搏器置入患者佳房室延迟不同设置方法的临床研究
- 15 静脉注射普罗帕酮终止川崎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 16 植入式Holter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一例
- 17 心力衰竭猝死的防治
- 18 双心室多发性粘液瘤伴Ⅲ度房室阻滞一例
- 19 长QT综合征: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基因-特异情况触发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 20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电生理参数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