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26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21/R

邮发代号: 38-145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2659
  • 国内刊号:42-1421/R
  • 出版周期:
  • 期刊荣誉: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 期刊收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介绍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本刊栏目设置
专题笔谈、心脏起搏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病例报告、消息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社征稿要求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4.1 本刊现已开通网上采编系统,请登录网址后再注册投稿。

  4.2 论著文稿应按医学论著格式叙述,务求主题明确、设计合理、数据可靠、分析具逻辑性、结论令人信服。凡属国家或省市资助的研究项目请予注明。全文(包括图、表、参考文献)一般在4 000字左右,并附英文文题和作者单位的译名以及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200~400字的中文结构性摘要和相应的英文摘要以及3~8个关键词。中、英文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病例报告以500~1 000字为宜。综述力求主题鲜明、层次清楚、语言精炼,以4 000字左右为宜。病例、综述、短文均附50~200字的摘要。

  4.3 数据单位请用法定计量单位。中外医学名词使用全称,简称应在文中首次出现处加括弧注明,全文专有名词前后应统一。表格按统计表格要求制出,未测数据以“空白”表示、测不出以“…”表示、“0”代表实测数据为零。

  4.4 文稿中摘引他人作品,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在参考文献中注录。参考文献以作者亲自阅读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关的近期文献为限,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作文献引用。请择优引用中文文献和本刊文献。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内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文末依次将引用文献列出,日文汉字勿与中文相混淆。书写格式列举如下:

  [期刊]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列出,超过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或“et al”).文题[J].期刊名称(外文期刊可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年,卷(期):起页

  向晋涛,李方洁,李伶,等.时间RR间期散点图及其逆向技术[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25(5):445

  Moss AJ,Schuger C,Beck CA,et al. Reduction in appropriate therapy and mortality through ICD programming[J]. New Engl J Med,2012,367(24):2 275

  [书籍]编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止页或作者.文题.见:编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止页

  江洪,方全. 预激综合征. 见:黄从新主编. 内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2-55

  William C,Eduardo M,O′Rourke B,et al. Calcium channels:structure,function,and regulation. In:Zipes DP, Jalife J,eds. Cardiac Electrophy:From cell to bedside[M]. Philadelphia:W.B.Saunder,2000,8-21

  5 来稿请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职务、学历及专业特长。请注明联系电话,E-mail地址以及通信地址。

  6 来稿勿一稿两投。收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收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文稿仍在审理中,可上本刊网上采编系统察看。如作者欲投他刊,请来信与本刊联系。退给作者修改的稿件,请按修改意见修改并请按期将修改稿电子版发送到本刊网上采编系统。

  7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对来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对涉及文稿内容的修改将征得作者许可。

  8 来稿一经刊登,本刊保留专有使用权1年,并按篇酌收版面费,同时酌致稿酬及赠送当期杂志。

  9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期刊引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发文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往期文章
  •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中预防左房食管瘘的进展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左房食管瘘是一种发生率极低却极为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只有个案报道.由于左房与食管的解剖关系,可采用选择较低能量、远离食管的消融线、影像学技术以及食管温度的实时监测等方法加以预防.......

    作者:陶惠伟;刘少稳 刊期: 2006- 05

  • 发热诱发Brugada波的遗传学及心电参数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发热诱发Brugada波的遗传学及心电参数危险性进行分析.方法使用DNA直接测序法对临床收集的5例发热诱发Brugada波患者进行基因筛查,并回顾性调查127例住院发热患者心电图上Brugada波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心电参数的比较.结果5例发热诱发BrugadaECG患者未发现基因突变.127例发热患者Brugada波1例,发生率为0.8%,13例有IRB......

    作者:胡金柱;洪葵;俞建华;周慧;刘勇;陈静;李菊香;颜素娟;程晓曙 刊期: 2009- 03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有效性预测指标的研究状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伴心室不同步的中至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疗效与安全性已获证明.然而,近三分之一患者对CRT无反应.研究表明心肌影像技术有助于机械不同步的识别,常用的指标为①侧壁之间收缩值的差值;②12节段模型中,达到收缩速度峰值、时间之标准差.预测CRT疗效的其他指标有a、耗氧峰值;b、运动耐量;c、左室重构.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作者:安春生;严激 刊期: 2009- 01

  •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结性逸搏的散点图特征及形成原理分析

    目的探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结性逸搏的散点图特征及形成原理.方法利用《几何画板》建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结性逸搏的梯形图模型,分别制作Lorenz散点图与差值散点图的数学模型,对照实际记录的散点图,分析和总结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结性逸搏的散点图特征及电生理意义.结果《几何画板》制作的散点图模型与实际记录的散点图十分相似.结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结性逸搏的散点图规律性强,特征明显;而且显示了结性逸搏......

    作者:景永明;向晋涛 刊期: 2014- 04

  • 12导动态心电图监测与冠状动脉造影价值的对比分析

    为评价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选择19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24hHolter监测记录心肌缺血及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导Holter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2.4%、79.0%;12导联Holter诊断冠状动脉单、双及三支血管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56.9%、60.0%、91.7%.有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室性......

    作者:成忠;彭定凤;余意君;顾晔 刊期: 2005- 02

  • 华法令与阿斯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比较华法令、阿斯匹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抗血栓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探索适合中国人的抗凝强度.入选NVAF患者126例,按2:1随机分成两组,华法令组予华法令1~3mg/d,阿斯匹林组予阿斯匹林200mg/d,所有患者均同时给予基础疾病治疗.华法令组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将其控制在1.6~2.5.门诊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脑卒中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完成随访114例,其中华法令......

    作者:陈国钦;聂如琼;罗年桑;袁沃亮;王景峰 刊期: 2005- 06

  • 起搏通道HCN2基因稳定转染HEK293细胞的电生理特点

    目的了解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基因亚型HCN2(hHCN2)稳定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的离子通道电生理特点.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hHCN2稳定转染HEK293细胞的通道电流(IhHCN2)电生理特点.结果人全长起搏通道HCN2(hHCN2)基因稳定转染HEK293,记录到一系列超极化内向离子流,该电流激活缓慢,呈电压、时间依赖性,没有明显失活过程,激活电位、半大激活电位分......

    作者:赵欣;杨向军;李红霞;刘志华;宋建平;蒋延波;蒋文平 刊期: 2006- 06

  • 心肌缺血预适应引起的ATP敏感性钾电流变化

    许多研究证实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电流(KATP)在心肌保护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尚未有缺血预适应(IPC)期间KATP电流变化的直接报道.本实验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豚鼠心室肌细胞上观察了多次模拟缺血(低氧、去能量)和再灌注期间KATP电流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n=9)和IPC组(n=12)的KATP电流分别由实验开始时的-97±14和-94±16pA开放至第3次短暂缺血结束时的-57±10和-1......

    作者:李翠兰;胡大一;刘秀兰;丁国良;孙彦杰 刊期: 2001- 04

  • 心脏植入电子装置的患者围手术期的抗栓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接受心脏植入电子装置(CIED)患者围手术期需要抗凝(AC)和/或抗血小板(AP)治疗a目前指南多推荐血栓中高危患者围手术期采用肝素桥接策略(HBS),但临床观察及荟萃分析显示HBS导致出血风险显著增加,而不中断口服抗凝疗法并不增加血栓事件发生率;双联AP与单联AP相比,前者明显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因此,围手术期对接受CIED植入的易栓患者应选择口服AC疗法或单联AP疗法的方案.......

    作者:张薏;李春云;顾翔 刊期: 2016- 01

  • 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治疗经验

    目的总结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治疗经验.方法302例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或行起搏器更换手术的患者,采用彩色血流和频谱多普勒超声方法,部分患者行患侧上肢静脉造影检查,探查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门诊随访至术后6~12个月.结果上肢深静脉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在年龄、性别、病史,植入电极导线数量,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无差异.随访中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狭窄、......

    作者:杨俊娟;丁燕生;周菁;盛琴慧 刊期: 2008-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