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首页>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2659
  • 国内刊号:42-1421/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年第04期

房室交界性平行心律伴房室传导裂隙现象

黄金康;蒋丽瑾

关键词:房室传导, 交界性, 平行, 节奏点, 异位, 窦性激动, 心电图诊断, 裂隙现象, 心室, 房室交界处, 固有周期, 窦性搏动, 延迟, 梯形图, 最短间距, 干扰性, 不应期, 最大公约数, 心电图分析, 证明
摘要: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患者女性,39岁.10天前曾患感冒,突感心悸、胸闷就诊.听诊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附图)为连续Ⅱ导联记录,基本节律为窦性,频率88次/分,PR间期0.14 s.另外可见逆行的P′波为异位搏动,该异位搏动有以下特征:①逆行P′波之后继有室上性的QRS波群,P′R间期小于0.12 s,均较恒定在0.08 s(除外P′3R),提示该异位搏动来自房室交界处.②RP′间期配对不规则.③P′4后的P波直立但振幅较低,形态介于窦性和逆行P′波之间,此乃房性融合波.④相距较长的两异位搏动之间有数个窦性搏动,相距短两个异位搏动之间无窦性搏动,较长的间距是短间距的倍数(梯形图下水平箭头间的数字表示逆行P′波之间的时间,有大公约数).说明窦性激动未能重整异位节奏点,此异位节奏点受到单向保护性传入阻滞.从而确定为规则的房室交界性平行节奏点,周期为0.83±0.03 s相当于频率的73次/分.从本份图中分析如梯形图所示,逆行P′波之间的倍数关系未被间断,示房室交界性平行灶激动逆传至心房过程中不存在传导延缓和阻滞,都能按时激动心房形成逆行P′波.在前行传导过程中比较特殊的是P′9的RP′间期是0.24 s,则在P′9后无心室激动波,这个比较早的房室交界处冲动在前行途中被阻断.而P′3的RP′间期是0.18 s,比之P′9的RP′间期更短,却在P′3之后有心室激动波,不过其P′R间期显著延长.分析P′3、P′9均较早出现落在前T波波峰及T波的降支上,是否受前一次窦性激动下传时所行成的不应期影响.假设P′3受到相对不应期影响而延迟出现,那么P′3必将与下一次P′4靠近,即P′3~P′4间距必然小于平行节奏点的固有周期,而P′3~P′4间期与平行节奏点的周期相同.再有,测量P′2~P′3间期是2.56 s正好是平行节奏点的固有周期的三倍.由此可排除在逆传过程中干扰性延迟,P′9的解释同一道理.由于P′9R大于P′3R,在证明P′3、P′9不受生理干扰性延迟的情况下,那么P′9这次房室交界性平行节奏点的激动应该比P′3释放激动时间离前一个QRS波更晚一些,按理一定能够下传心室.由此可以证明P′9后不继有QRS波而P′3后继有QRS波是房室传导裂隙现象.早的房室交界性激动不能下传心室,则更早或更晚的房室交界性激动都能传导至心室.这种心电图的特点是房室传导裂隙现象[1].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室交界性平行心律伴房室传导裂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