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2659
- 国内刊号:42-1421/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
经导管消融肺静脉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刘兴鹏;曹林生;马长生
关键词:导管消融, 静脉治疗, 肺静脉狭窄, 环状, 标测, 方法学, 应用前景, 工具, 局灶性心房颤动, 消融靶点, 异位, 显示, 系统, 安全性, 术后复发率, 局灶性房颤, 中心, 消融治疗, 器械, 开口位置
摘要: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肺静脉消融治疗是近年房颤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虽然目前还只是在少数中心开展,但进展相当迅速。特别是近一年多来,消融靶点和终点的改变、新型标测系统的应用以及新型消融器械的问世使其成为一个极为活跃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此进展作一综述。1 肺静脉消融的新靶点--肺静脉开口1.1 肺静脉点状消融的局限性[1]虽然点状消融肺静脉内的异位灶或环状消融肺静脉开口部(或近端)均能治疗肺静脉起源的局灶性房颤,但在2000年之前绝大多数中心采用前一种方法,其原因可能与此前肺静脉环状消融的方法学和安全性尚未得以确立有关。由于肺静脉是一个三维、远端有分支的烟囱管样结构,异位灶可位于具有心肌袖的管壁的任何一个部位,所以仅依靠X线影像和传统的标测系统常难以精确定位靶点,尽管有时可能由于异位灶受到损伤而达到术中终点,但术后复发率会很高。此外,在肺静脉深部(特别是近分叉部位)进行点状消融时还容易出现肺静脉狭窄。鉴于点状消融存在上述不足,加之一些新型标测/消融工具的应用以及肺静脉消融可靠方法学的建立,故近1年多来肺静脉消融的靶点开始以开口部(或近端)为主。1.2 肺静脉开口部消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早期的肺静脉开口部环状消融多是在X线透视下,参照选择性肺静脉造影显示的肺静脉开口位置进行的。这一方法的主要不足是难以实现环状消融径线的连续性,虽然增加放电次数有望达此目标,但无疑发生肺静脉狭窄的风险也增加。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肺静脉开口部(或近端)环状消融的效率,改善其可行性。在标测工具方面,近有几种新型工具开始应用于肺静脉开口部的消融,如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和CARTO标测系统[2,3]。初步的研究显示,和早期的方法比较,这些工具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融的有效性;在消融器械方面,肺静脉超声球囊已初步显示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4,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