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26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21/R

邮发代号: 38-145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2659
  • 国内刊号:42-1421/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3年第3期文章
  • 心脏钾通道各离子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心脏钾通道种类繁多,各通道间存在相互作用,这可能是正常心电活动的基础,也是发生心律失常的细胞学机制.离子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调节通道功能,改变电流特性,进而影响着动作电位的形状,构成复极储备.相互作用异常将诱发心律失常.......

    作者:陈美烟 刊期: 2013- 03

  • 窦房结细胞结构及电生理研究进展

    窦房结细胞的结构具有异质性,其自发性动作电位保证了窦房结的正常功能,细胞膜上各种离子通道的综合作用保证心脏功能的稳定.钾离子通道在窦房结细胞自发性动作电位复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汪艳丽 刊期: 2013- 03

  • 经冠状静脉植入左室电极及起搏阈值动态变化的实验观察

    选择犬,经冠状静脉植入左室起搏电极导线,并观察起搏阈值的动态变化.健康杂种犬6只,全麻下经冠状静脉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系统,成功率100%,心房电极导线脱位1例,术后囊袋渗液1例,30天内动态观察起搏参数稳定.结论经冠状静脉途径植入左室电极可行,动物死亡率及并发症低,此法可提供心力衰竭CRT研究的动物模型.......

    作者:齐书英;王冬梅;王刚;谭文云;李洁;王健;丁超;李青檀;孙家安 刊期: 2013- 03

  • 心肌梗死第三次全球统一定义——2012 ESC/ACCF/AHA/WHF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心肌梗死(MI)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临床通过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影像学或病理学明确诊断.MI的发病率反映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是人类健康问题的重要标志.2000年、2007年对MI定义进行二次修改基础上,增加新资料,进一步修改诊断标准,2012年8月ESC/ACCF/AHA/WHF发布了第三版全球MI统一定义的专家共识[1].笔者仅对其定义、分类、诊断标准和主要内容简要解读如下.......

    作者:王庆茹;刘仁光 刊期: 2013- 03

  • 根据体表心电图测定P波离散度不可行

    心房肌复极不一致,即P波离散度确实是存在的,但应用体表心电图来测定P波离散度,认为各导联的P波间期是反映其所在部位心房肌的除极时间,这一观点却是错误的.根据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测定的P波时程之差做为P波离散度这一方法学缺乏可行性,不建议再根据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测定的P波时程之差所计算的P波离散度作为预测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林文华;邸成业 刊期: 2013- 03

  • 室性并行心律的几种Lorenz-RR散点图形态特征

    典型的窦性心律合并室性并行心律表现为倒“丫”字形.当室性并行心律的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表现为插入性,二、三联律时,因RR间期的两两组合间期出现另外的规律性变化,使散点的集合图形发生变化.表现有插入性室早的,则为插入性室早的三点集合和倒“丫”字形散点图的组合,如为单纯连续二联律的,则呈现为“蝴蝶形”或“大燕形”散点图形;如为间断二、三联律的,则在基本的“丫”字形基础上,再出现另外特征的散点图组合;2......

    作者:王美丽;向晋涛;刘鸣 刊期: 2013- 03

  • 晚钠电流与心脏收缩-舒张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伴有显著的心电活动和收缩-舒张功能异常.晚钠电流(INa-L)因其失活缓慢的特点,可增加Na+流入细胞和增强心室复极的频率依赖性,影响平台期多种离子通道和离子交换体的活动过程,引起动作电位后除极.通过增强的反向Na+-Ca2+交换活动,进一步引起细胞内Na+和Ca2+平衡紊乱及心脏舒缩活动异常.多种因素调节晚钠通道的功能重构.使用高选择性阻断INa-L的药物如雷诺嗪可......

    作者:杨琳 刊期: 2013- 03

  • 离子流相互作用与心律失常

    “离子流相互作用”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基本模式,也是心律失常发生的基础和关键.离子流共同维持着心脏正常的电活动,当各种因素使离子流及其相互作用异常导致心脏电生理偏离时,机体将代偿性地调节使之恢复并维持正常.偏离一旦超过某个范围,则诱发心律失常.仅孤立地对某种离子流或数种离子流进行干预并不能达到良好治疗目的,甚至可能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只有通过调节离子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心脏电活动恢复并维持在正常水平范......

    作者:李泱;尹彤;杨洁 刊期: 2013- 03

  • 性别与离子通道

    心脏离子通道蛋白功能障碍可导致多种与心律失常相关的心脏病表型,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以及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现有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男女两性在这些心脏疾病的发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近年来随着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深入,发现离子通道亦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熊琴梅;洪葵;曹玲玲 刊期: 201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