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265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421/R

邮发代号: 38-145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2659
  • 国内刊号:42-1421/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年第5期文章
  • 长期高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对兔心室肌电生理的影响

    探讨长期高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对兔心室肌电生理的影响.取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雌雄不拘,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NE1.0mg/kg、0.5mg/kg和生理盐水1ml,一日两次,连续15天,分别作为NE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利用自制复合电极同步记录电刺激前后左室内、中、外3层心肌单向动作电位(MAP)及心电图,观察比较3组MAP复极90%的时程(MAPD90)、跨壁复极离散度(TD......

    作者: 刊期: 2005- 05

  • 四氢巴马汀对在体犬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角度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的电生理作用.采用自制电极同步记录在体犬左室三层心肌细胞的单向动作电位(MAP),观察静脉注射L-THP前后动作电位时程(APD)、振幅(APA)、TDR及各层心肌有效不应期(ERP)的变化.结果:应用L-THP后三层心肌的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均延长(内、中、外层心肌分别为189.67±23.29msvs182.83±23.70......

    作者: 刊期: 2005- 05

  • 兔上腔静脉肌袖细胞动作电位及L型钙电流特征

    研究兔上腔静脉肌袖细胞(SVCM)动作电位和L型钙电流(ICa,L)特征及异丙肾上腺素(Iso)对其影响.通过全心灌流酶解方法来分离兔SVCM,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10nmol/LIso干预前后SVCM及右房心肌细胞(RAM)的动作电位、钙电流.结果:与RAM比较,SVCM动作电位复极50%时间(APD50),复极90%时间(APD90)明显要长(175.11±8.21msvs77.78±7......

    作者: 刊期: 2005- 05

  • 兔窦房结组织不同部位动作电位特征的增龄性变化

    观察不同年龄组兔窦房结组织不同部位的动作电位形态及主要参数的变化并寻找其规律.日本大耳白兔按月龄分为幼龄组、成龄组、老龄组,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窦房结组织中央区、交界区和外周区的动作电位,并比较分析搏动频率(rate)、舒张除极速率(DDR)、0期大上升速率(Vmax)、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间(APD90)及动作电位复极10%的时间(APD10)、大舒张电位(MDP)、动作电位幅值(APA).......

    作者: 刊期: 2005- 05

  • Na+/ Ca2+交换对狗心室肌细胞复极的影响

    探讨生理状态下Na+/Ca2+交换(NCX)双向模式的离子转换对复极的影响,以及在转换失调时是否为潜在的触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单个心室肌细胞在不同频率刺激下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变化、药物干预改变NCX活性的条件下APD的变化以及与细胞舒张的关系.结果:固定频率(1.0Hz)刺激APD的变化范围和频率改变(0.6~1.0Hz)时APD的变化范围均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膜电位(10......

    作者: 刊期: 2005- 05

  • 兔LQT2模型时空复极异质性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为探讨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和动作电位时程(APD)恢复性质的变化在LQT2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笔者采用冠状动脉灌注的兔左室肌楔形组织块制备LQT2模型.标本随机分四组:对照组(标准台氏液灌注);LQT2模型(简称模型)组(100μmol/Ld,l-sotalol灌流);模型+低钾(3mmol/L)组和模型+低钾+维拉帕米(2μmol/L)组.观察不同基础周长(BCL)刺激(500,1......

    作者: 刊期: 2005- 05

  • 心肌钙预适应的研究进展

    钙预适应作为心脏内源性的保护机制之一涉及细胞内多种复杂的变化.预适应过程中升高的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C,活化的蛋白激酶C使心肌细胞膜ATP敏感性钾通道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产生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 05

  • 心力衰竭时CX43的改变及其作用

    心室肌细胞间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主要是由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构成,心力衰竭时心室肌CX43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早期CX43增加,有利于协调电冲动的扩布;晚期CX43减少并呈异质性分布,且参与心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间的异常电耦联,易于引起传导阻滞和折返性心律失常;同时,CX43的改变导致心肌非同步收缩及收缩功能下降,促进心肌泵功能衰竭.......

    作者: 刊期: 2005- 05

  •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早期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交感神经失支配有关,而心梗慢性期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则与交感神经过度支配和分布异常有关,交感神经重构在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β受体阻滞剂可能有改善交感神经重构的作用,从而减少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5- 05

  • 起搏器或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置入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及治疗策略

    除具有一般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特点外,起搏器或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置入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特点是右心系统的心内膜感染和持续菌血症,容易发生肺部栓、脓肿.除正规抗感染治疗外,绝大多数患者治疗应该早期取出已经感染的起搏器系统以提高患者治愈率.......

    作者: 刊期: 2005- 05